魔鬼運動——拳擊在美國的興衰史(二)
來源:http://article.yeeyan.org/view/250422/218213作者:北美購房網
掃一掃,隨時看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后,路易斯又兩次捍衛自己的頭銜,并將獎金捐給了陸軍和海軍慰問基金。這是在他1942年參軍之前的事情。體育記者Jimmy Cannon稱贊路易斯道,“這是他的種族的榮耀,也是全人類的榮耀。”現在我們聽起來有點屈尊的意思,但這也反映出路易斯在改變白人認識方面的影響。當路易斯于1949年退出拳壇時,他已經保有頭銜接近12年了,這是拳擊史上最長的記錄。
路易斯的離去正值這項運動最吸引美國人興趣的時期。1950年代也是電視發展的早期,每天晚上的黃金時段都會播放拳擊比賽的錄像。這對于兩家主要的贊助商藍帶啤酒和吉列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路易斯的合格接班人是Rocky Marciano,一個來自馬薩諸塞的意大利裔美國人。他后來成為重量級拳王直至退役,期間不曾輸過一場比賽。在低級別中,Sugar Ray Robinson無與倫比,他在前132場比賽中只輸過一次。他的職業生涯頗富戲劇性,先后贏得,失去,又再次贏得中量級拳王。羅賓遜還成為了紐約黑人區的名流,他粉紅色的凱迪拉克,名為Sugar Ray’s的夜總會以及他旅行時的隨行人員都令人津津樂道。他的隨行人員包括一個女按摩師、一個理發師、一個語音教練、一個高爾夫教練、一個矮人吉祥物以及其他必需人員。
隨著馬爾恰諾和羅賓遜淡出視線,拳擊運動的種族構成與鄧普希和路易斯的時代相比發生了迅速的變化。拳擊不再是專屬窮人的運動,這一點比其他運動表現得更加明顯。由于戰后經濟繁榮壯大了中產階級,具有愛爾蘭和意大利血統的拳手逐漸減少,而猶太拳手則幾乎消失。西語國家的拳手,像古巴的Kid Gavilan,開始在美國出現,當然黑人仍處于統治地位。這是這個國家社會變化景象的一部分。
但是六十年代,或者說穆罕默德-阿里,的到來還是讓美國感到猝不及防。也只有如此經歷創痛的時代才能產生這樣毀譽參半的人物。在他成為家喻戶曉的政治人物之前,原名Cassius Clay的阿里就開始特立獨行了。之前從沒有運動員可以像他那樣,宣稱自己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拳擊手,在自己的比賽之前誦讀拙劣的打油詩來預測結果。阿里的技術風格與大多數重量級拳手都不相同,他不僅以重拳的力道獲勝,更擁有著迅疾如風的雙手和如芭蕾舞般優雅的腳步。他的速度和靈巧使得他從來不必為學習防守的基本原理而困擾。阿里只是垂下雙手,更多的時候選擇躲開對手的進攻而不是阻擋之。“他的拳頭不可能擊打到他看不見的地方。”阿里說。盡管吹毛求疵者故意忽視他場上場下的表現,阿里仍然為年輕拳手帶來了一股令人興奮的新鮮空氣。在逐漸興起的年輕人文化中,阿里作為一個出奇英俊的拳手,成為體育方面的使者。1964年2月,阿里奪得重量級拳王桂冠。就在同一個月,甲殼蟲樂隊也正好登陸美國。
在那一年,他宣布參加黑人穆斯林運動,并改名為阿里。1967年,阿里拒絕美軍征召前往越南作戰。他就此遭眾人唾棄,被許多白人拳迷和大多數在冊的體育記者所厭惡。由于聲稱自己是“認真的反對者”,阿里被吊銷了全美的拳擊執照。在三年半的時間里他都被禁止登上拳臺,參加為數眾多的合法比賽。1970年代,到阿里重返拳臺時,他和更多保守的拳迷發生了沖突。隨著戰爭的結束,這個國家開始考慮其帶來的負面影響,此時的阿里便顯得不那么激進了。他的批評者也不得不承認他付出了高昂的代價,錯過了運動生涯的黃金時段。在重返拳臺的道路上,他必須要面對兩個貨真價實的對手——Joe Frazier和George Foreman。阿里與這兩人之間比賽所包含的純粹的戲劇性,一直到現在都無法超越。阿里已是一名老將,速度也不比往昔,但不論怎樣,他仍然堅持留在拳臺上。他的比賽仿佛是充滿了伎倆、技巧和頑強毅力的一場表演。在拳擊場上,他改變了每個人的看法。他比他的對手有著更多的動力去戰斗,不僅因為他超凡的自負驅使他愿意不惜一切去獲勝,也因為他把自己當作種族的先知和受壓迫的世界冠軍。因此他絕不能輸。
阿里從來都不認為運動員可以裹足不前,他不斷進取,成為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全球體育明星。他作為偶像人物以無與倫比的天賦影響了所有體育領域的運動員,盡管很多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美好:在鏡頭前搞怪,不放過每一個自我陶醉的機會,以及貶低詆毀對手等等,都是阿里留給后來運動員的“遺產”。在沉溺于展現自我的流行文化中,那些喜歡把想法埋在心底的運動員現在反而會讓人覺得不夠真實。盡管如此,在拳擊運動的發展史上,阿里仍擁有著無法超越的歷史地位,前無古人,恐怕也是后無來者。
以他慣常的嚴肅方式,阿里預言在他之后拳擊運動將走向衰亡。然而在他退役后的十年間,這項運動仍然享受了最后的黃金時光。公眾的興趣再度投向了低級別。這一轉變藥歸功于來自馬里蘭的天才拳手Ray Charles Leonard。他的父母以一個歌手的名字為他命名,但是他的拳擊教練卻有點厚顏地將偉大的Sugar Ray Robinson的昵稱送給了他。萊納德口才卓著,風格優雅,很難與大喊大叫的印象聯系在一起,他就是一個遠離政治的阿里,有時也帶著殘酷的戲劇性。1980年代,Sugar Ray Leonard與他的宿敵們Roberto Durán,Thomas Hearns以及 Marvin Hagler展開了一系列史詩級別的大戰,這為他們帶來上百萬美元的收入。而且萊納德證明了在保持收入和能力方面,他比阿里做得更加成功。
當萊納德和其他八十年代低級別的英雄們結束職業生涯時,Mike Tyson作為下一個重量級的霸主人物出現了,拳擊也借此重新聚焦了人們的關注。泰森在世界范圍內的名聲可與阿里相比。他最初只是來自布魯克林的布朗斯維爾地區的一個暴力少年,后來被一個孤僻難解的拳擊教練和心理學家Cus D’Amato合法收養。達馬托從這個13歲的笨重少年身上看到了未來重量級拳王的影子,為他制定了個人發展的規劃。達馬托的判斷在1986年被證明是正確的。是年,剛剛20歲的泰森成為了最年輕的重量級拳王。
使泰森在拳臺上無敵于天下的不僅是他令人恐懼的重拳,還有他不可思議的速度。從未有重量級拳手可以如此完美地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在泰森獨霸拳壇的早期,大部分對手實際上在開場鈴聲響起之前就被擊敗了。泰森的可怕由此可見一斑。他像鄧普希一樣擅長在前幾回合便擊倒對手,他因此獲得了“金牌陳列室”的綽號。泰森還贏得了在美國公眾中的良好聲譽,這得益于他認真的個性——包括那種難以模仿的尖銳聲調,以及善于處理與公眾間關系的形象。體育記者稱呼他為“小孩Dynamite”。
但是事實證明,這個擁有致命重拳的輕聲細語的“小孩”卻是一個難以馴服的惡棍。隨著名聲和財富的增長,“小孩Dynamite”變成了“小報Mike”。他與年輕演員Robin Givens劫運般的婚姻為報紙標題提供了無窮無盡的素材,并最終在家庭暴力的駭人故事中終結。由于私人生活嚴重失控,泰森無法再專注于拳擊場上。他欠缺像阿里一樣的勝利欲望和臨場機變,在23歲的時候泰森便丟掉了冠軍頭銜。不久之后,他被指控強奸,并入獄三年。
被釋之后,贊助商們迫不及待地出大錢請泰森重回拳臺,但他卻再也找不回年輕時的模樣。泰森聲名狼藉,成為美國怪誕流行文化中最荒唐的人物。他公開聲稱,“我要殺人。我要撕爛他們的肚子,吃掉他們的孩子。”沒有什么能比1997年與Evander Holyfield的大戰更能深刻地表現出泰森的墮落了。在那場比賽中,他咬掉了對手的耳朵,結果被取消了比賽資格。他還在賽后引發了一場野蠻的混戰。
泰森的行為玷污了拳擊運動本就脆弱的社會名望,使這項運動遠離了主流社會。他可能是最后一個曾長時間引導美國社會流行趨勢的重量級拳手了。就像吵嚷的蘇利文代表了一個崛起的國家正走向強勢,魅力十足的鄧普希代表了媒體聲譽和商業文化的誕生,禁欲的路易斯代表了大蕭條和戰爭的艱難年代,變化無常的阿里代表了叛逆和改變的時代,而泰森體現的則是一個后現代主義的流氓——來自被無政府主義所粉碎的都市景象里的暴徒。引人注目的是,中年的泰森正試圖重塑生活。而徹底顛覆他著名的前身在場上場下所做的一切事情,卻有著諸多的障礙。這也是最大的擔憂所在。
隨著泰森的墜落,拳擊運動完成了從人們關注的中心到邊緣的轉變。許多年以來,這項運動在表現出來的競技性上已無法與電視時代的其他運動相提并論。正當電視轉播走進了千家萬戶之時,拳賽現場的觀眾人數反而受到影響而減少。看看這些唯利是圖的做法吧,主辦方開始在賭場舉辦大型的拳擊賽事,對他們來說這確實有著誘人的“錢”景,但卻摧毀了這項運動在大城市的拳迷基礎。
但是電視給其他大多數運動帶來巨大推動的事實預示著,我們必須從其他方面來尋找拳擊衰落,尤其是人們品味改變的真正原因。長期的戰后繁榮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對于休閑娛樂有了更多的期待,態度和眼光也越發挑剔。拳擊局部范圍的墮落和丑聞將其大眾號召力消磨殆盡,使這項運動似乎迅速地走上了返祖的軌道。無良的經理人和贊助商,被拳擊組織所操縱的虛假拳手排名;拳手清白而裁判受賄的辯解;拳臺上的犯規表演,從非法的動作到做手腳的拳套;拳手擊倒本不該一開始便不堪一擊的對手——這都是美國大眾不再對拳擊真正感興趣的原因。
最糟糕的是拳擊運動對人體機能的不利影響。盡管拳擊的致死率低于賽馬和其他一些運動,但是它真正的威脅不是死亡而是身體機能的衰弱——尤其是腦部損害。今天,對于大腦精神損傷的恐懼仍陰魂不散地困擾著職業、大學甚至是高中足球,潛在地威脅著這項運動的未來。而對于拳擊危害的意識很早就進入了現代研究的范疇。年老的拳手肯定忘不了從前被打得頭昏眼花的時刻。研究者早在1920年代就對退役拳手開展了拳擊精神損傷方面的研究。
每當我們現在討論拳擊和大腦精神損傷的話題,每個人腦海中肯定都會首先浮現出阿里的形象。阿里現年69歲,由于飽受帕金森癥的折磨,他步履蹣跚,時常神志不清,上身痙攣性地抖動。他蒼白的臉表現出面具一般的僵硬表情,這是帕金森癥和阿爾茨海默癥(老年癡呆癥)患者的典型癥狀。阿里的偉大偶像,Sugar Ray Robinson,晚年亦是受到阿爾茨海默癥的摧殘,最終于1989年去世。與阿里一樣,羅賓遜長時間地從事拳擊運動,超過了自我保護的限度。這是拳擊史上最天賦異稟的兩大標志性人物,他們從未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像一只年老的哈巴狗那樣弱不禁風。但是他們最終走向了與他們殘忍的拳手形象相對立的那一面。
1984年,美國醫學協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在經過數年的研究之后,倡議禁止拳擊運動,理由是這項運動會導致參與者遭受身體損傷以及精神損傷。自此之后,其他一些研究也紛紛認為拳擊與嚴重的大腦精神損傷有一定的關聯。但是美國醫學協會現在還未獲得足夠的支持來推進對拳擊的禁令。其中令人諷刺的原因是,根本就沒有那么多的美國人關心這些,即便是對拳擊持反感的態度也無所謂禁止不禁止。
拳擊運動已不再流行,但它仍時時閃現在美國人的意識中。令人驚訝的是,拳擊還是可以小小地侵入美國人的生活習慣,比如“白領拳擊”的興起:都市男女在每天下班之后出現在運動館里“假打”,也會參加真正的比賽。現在許多健康俱樂部都提供拳擊相關的健康課程,因為很少有其他有氧運動可以比拳擊更加使人受益。拳擊仍然吸引著優秀的作家們,因為除了棒球之外,沒有什么運動還能有著優良的文學傳統。對于電影制片人來說,拳臺上對抗的強悍感覺也仍是魅力無窮。最近一些不錯的拳擊電影如Million Dollar Baby, Cinderella Man, 和The Fighter令人印象深刻,而過去的拳擊佳片從Body and Soul, Champion, 和 The Set-Up 到The Harder They Fall, Fat City,和Raging Bull,全都仰仗著這項運動廣泛的公眾熱情。
以往當這項運動試圖從太多的丑聞和遺憾中永久轉變時,總會有人適時出現。過去,在一個光輝人物——鄧普希、路易斯、阿里和萊納德,拯救這項運動之前,它也經歷過太多的低谷。如果這種情況再次出現的話,我們應該感謝32歲的菲律賓拳手Manny Pacquiao。他贏得了八個級別的全部或部分頭銜,這在之前從未有人做到過。有些人甚至斷言,帕奎奧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拳擊選手。
關于帕奎奧,最重要的不是他的記錄而是他是誰:菲律賓的國家英雄,多年來最令人信服的拳擊巨星。“曼寧是我們人民的偶像,代表著一代人的光輝形象。”菲律賓前總統Gloria Macapagal-Arroyo說。“他是我們眼中對抗巨人Goliath的大衛,他是我們的英雄,承載著菲律賓的夢想……每次他站在拳臺之上,你都能感受我們舉國上下的狂熱。”如此的熱愛使我們想起過去的拳手在移民國家所享有的盛譽。帕奎奧看上去很享受重責在肩的感覺。如同從前的一些世界冠軍一樣,他對于自己也懷有一堆史詩般宏大的期望。僅僅成為冠軍是不夠的:他通過選舉成為菲律賓薩蘭加尼省的議會議員,據說他對待這份工作還十分認真。他看似很熱心地熱衷于消滅本土的貧困和性交易,以及其他惡習。帕奎奧還醉心于成為一名歌手,在最近的拳擊比賽結束后,他甚至舉辦了音樂會。
帕奎奧是那種可以使拳擊運動恢復舊日榮光的人物,如果可能的話。拳擊愛好者們渴盼著他能夠像萊納德在1980年代那樣,參加一場“超級拳賽”。這樣一場比賽的對手就站在眼前,Floyd Mayweather,Jr.,一個從未失利過的防守型拳手。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兩人對戰的協議達成,而且年齡也是橫亙于兩人中間的障礙。談判破裂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梅威瑟堅持要讓帕奎奧接受賽前不久進行的興奮劑檢測,也有人聲稱梅威瑟是要千方百計阻撓兩人間的競技。
如果這場拳賽成為現實,那么將是整整一代人所看到的最盛大的拳擊比賽。盡管很少有人相信這樣的情況會最終發生,但這樣一場比賽應當于紐約的夏季或是初秋在揚基體育場舉行,這里離鄧普希、路易斯和阿里曾奮戰過的地方是如此之近。沒有什么安排比這更加合適了。假如這樣,美國的魔鬼運動將終于可以重新聚攏高漲的人氣——只要一個晚上。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美國拳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