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黑幫的真實與謬誤
來源:http://history.sina.com.cn/bk/lszh/2014-04-20/211588819.shtml作者:北美購房網
掃一掃,隨時看
周國祥想不到,八年后,他要以一種黑色幽默的方式證明自己一直在履行2006年許下的諾言。當時,作為舊金山“五洲洪門致公總堂”的新任堂主,這個身材微胖、光頭锃亮的小個子發出豪言,要以振興中華民族為宗旨,替所在國家的華僑社會做好事、做善事。
今年3月底,周國祥的名字出現在《華盛頓郵報》等美國主流媒體上,他被聯邦調查局(FBI)逮捕,同時被捕的還有加州首位華裔州參議員余胤良。后者在從政生涯中一直致力于為華裔爭取權益,曾促成SB888“河粉法案”的通過,幫助了華裔餐飲企業;又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加州少林寺日”;還一度謀求中醫在加州的合法化。而周一直是余背后的金主之一。
法庭文件顯示,作為政治獻金的交換,余不斷為周的非法活動提供方便,還曾在2006年給周頒發了舊金山市的“榮譽證書”——是的,頒給這個8歲入黑道、9歲捅人、12歲嫖妓、只讀到小學三年級,曾因販毒、勒索敲詐、持械搶劫、組織賣淫、放高利貸、收保護費等各種罪名前后在牢獄中度過了22年的黑道大哥。
這樣的例子在海外并不鮮見。民族主義、愛國心和兄弟俠義,裹挾著令人咋舌的犯罪記錄,構成了周國祥亦正亦邪的名聲,也映射出遍布全球的海外華人幫派的生存之道。
反清復明的總部已搬到美國
走進逼仄的舊金山唐人街,找到一棟四層小樓,踏上狹窄、陡峭的木樓梯,穿過一個喧鬧吵嚷的麻將館,才能看到紅底黑字的“五洲洪門致公總堂”牌匾。它淹沒在各式“堂”與餐館的招牌中,若不熟悉地形,很難覓其蹤跡。
這個不起眼的小會館卻是舊金山華人社區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洪門的精神基于互相幫助,唐人有唐人的游戲規則。”前任堂主梁毅在2003年表示。
1848年,“五洲洪門致公總堂”成立,成為美國最早的洪門堂口。這一年,美國西岸發現金礦的新聞傳遍全世界,廣東、福建的沿海居民中涌起了赴美尋找“金山”的浪潮,于是,“洪門”與燒味飯、舞獅、關帝廟、宗族祠堂一道進入了舊金山。
而今,遍布全球的洪門組織擁有90萬名成員。在美國,除了舊金山之外,紐約和檀香山也設有“致公總堂”,總堂之下還在各地設有分堂。從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到中南美洲和東南亞各國,但凡有唐人街的地方,都有洪門的蹤跡。
每兩年,來自世界各地的致公堂代表就會齊聚美國,參加洪門“懇親大會”。除了回顧洪門歷史和傳統的“規定動作”,每屆懇親大會還有更務實的主題。比如,2012年第28屆大會發起了向當地老年中心和學校的募捐,而2008年5月在波士頓中國城舉辦的第26屆懇親大會,最重要的議程就是為汶川地震募捐。
是的,100多年前喊出的口號“愛國家、愛民族、抵御外來侵略”,如今依然是洪門開山立堂的宗旨。
洪門曾經是秘密社團、黑道代名詞,而現在,其領導人和成員往往與各地華僑華人社團相互滲透。同時,各地洪門和致公總堂也在爭取官方的認可,舊金山洪門致公總堂在舉行公開活動之前會向政府注冊,澳大利亞、英國、印度的洪門組織則是以“民間福利組織共濟會”的名義注冊的社會團體。
政治人物的面孔也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洪門的活動中。五洲洪門致公總堂大規模聚會時,美國的華人政客們很多都會發來賀電;2014年,加拿大卡爾加里洪門舉辦春節聯歡晚會,甚至請來了兩位加拿大國會議員“捧場”。
革命與兇殺并存的洪門
事實上,洪門與政治的淵源由來已久。有學者研究認為,洪門就源自陳近南創辦的天地會(對,金庸老先生《鹿鼎記》中的情節并非全部虛構),而致公堂是其海外分支。這意味著,洪門從一開始就是革命的產物。
這種革命屬性在1903年孫中山加入檀香山致公堂后落到了實處。當時,他已流亡多年,在中國找不到革命基地,卻在異鄉客中得到了共鳴。
孫在美國受到了致公堂元老司徒美登的熱情接待。黃花崗起義失敗后,同盟會急需15萬美元,司徒美堂不惜將加拿大的四座致公堂大廈典押出去救急,隨后又成立了美洲洪門籌餉局。一直到抗戰期間,海外洪門組織還在源源不斷地向國內提供資金和輿論支持。
這種政治熱情一直到今天仍被洪門所珍視。
舊金山五洲洪門致公總堂破舊的堂口就像一座小型博物館,里面至今保存著當年一名女工寫給同盟會的欠單,說自己愿意捐5美元,但手頭沒錢,先欠著,以后再還。
總堂的墻壁上,“建國民主”的橫幅與黃興、陳天華、徐錫麟的畫像并列。當然,最重要的展品都與孫中山有關,刊登著他被美國海關扣留新聞的《舊金山紀事報》以及二次革命時發過來的一封封催款電報都被鑲嵌在鏡框里。
一同流傳下來的還有整套的儀式與組織形式。
洪門內部系統縱橫,從龍頭、坐堂、執堂、心腹、巡風到么滿,大大小小幾十個等級,職責分明。當年,孫中山就是洪門中的“紅棍”——專司武力的頭領。
當周國祥2006年接掌五洲洪門致公總堂時,儀式包括接過龍頭棍和信印,上香、拜土地和少林五祖列宗,與眾人一起高唱古老的口號:“雙手把住一條龍,洪家分明八字通,無論此杖何處用,反清復明第一功。”
2012年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周國祥說:“沒有洪門,中國近代史就不完整。”他批評馬英九來舊金山卻不拜洪門是對歷史的藐視,還夸贊了中國大陸電視臺與博物館對洪門的濃厚興趣。
海峽兩岸的政治格局也讓海外華人社區的立場涇渭分明,舊金山和紐約的致公堂就因政見不一而長期對立。周國祥在很多場合強調他支持統一、反對臺獨。但當《紐約時報》記者提及洪門當初是因中國內部失序而發展壯大時,周回答說:“天下不可能永遠太平,到時候,洪門一定會再起。”
的確,進入太平年代,洪門便略顯沉寂。當1949年后國共分野,抵御外辱、民族救亡的動力也消失之后,它的身份就再度變得可疑。
況且,犯罪與兇殺從未離開這個組織。司徒美堂年輕時曾揮刀劈死一個欺辱華人的當地黑幫成員,被判死刑,經總堂全力營救,最終獲刑十個月。2005年,前任堂主梁毅在舊金山自家店面被蒙面歹徒亂槍打死,警方懸賞35萬美元,但案件至今仍毫無線索。其他小規模的火拼更是層出不窮。這讓FBI有理由將洪門列入“犯罪組織”的懷疑名單。
2006年,周國祥的上位又加深了這種懷疑。盡管他極力撇清洪門與自己的犯罪記錄的關系,稱“從未敢把犯法掙回來的錢捐給洪門”,且在過去十年里一直試圖展現一個改過自新的形象,包括出自傳勸青少年不要犯罪、積極參與公益活動,但美國聯邦政府并不信任他。
他的腳上仍戴著警方的跟蹤器,不能從事任何商業活動,更不能離開美國。
即使在華人社區內部,洪門也不復當年的聲望。2009年,舊金山華埠街坊會宣布改組華埠夜市董事會,由周國祥擔任總經理。
當時流言四起,華人社區傳出“致公堂以恐嚇手段嚇走其他有興趣接管夜市的人”的消息,并認為其目的是為了侵占、支配僑社利益。一些商戶以退出相威脅,要求撤換總經理人選。迫于壓力,周在六天后即宣布辭職。
“華人黑幫”的強勢大多只是傳說
洪門的衰落,似乎是周國祥最早加入的幫派“14K”的歷史重演。后者由戴笠的下屬、曾為國民黨中將的葛肇煌創建,葛早年也出身洪門。成立之初,14K以“反攻大陸”的口號吸引了眾多信眾加盟,但冠冕堂皇的政治理想很快墮落,它淪為一個普通的幫派組織,在世界各地忙于爭搶地盤和收保護費,用非法生意來維持生存。
這也是大部分海外華人幫派的最終命運。在那些不似洪門與14K這樣因政治理想而結締,而是以地緣和方言為組織脈絡的“同鄉互助福利團體”中,這種跡象尤為明顯。
坊間軼聞里,華人黑幫已經縱橫四海:來自浙江青田的“青田幫”在意大利與黑手黨分庭抗禮;以福建福清籍青少年男子為主要成員的“福清幫”,則在日本、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巴西及東南亞各國生根多年;此外,新義安、大圈幫、和字頭、竹聯幫、紅陽等都在世界各地劃分著自己的勢力范圍。
有傳言說,華人黑幫搶地盤時械斗極其勇猛而且不講規矩,其中流傳最廣的傳說,莫過于“日本黑幫山口組八代傳人,警方盡一切努力都沒有消滅其中任何一個,卻有五個死在了福清幫的手上”。
意大利官員也曾放話,說擔心華人黑幫會打敗意大利黑手黨,或者雙方“強強聯手”。而早在1984年,美國媒體也預測,有一天美國黑社會將“漸漸成為華人黑幫的小弟”。
不過,這大多是局外人的臆測。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香港大學社會學教授Yiu Kong Chu認為:“他們和黑手黨不完全是一回事,他們并沒有成為像香港黑幫那樣的組織嚴密的犯罪團體。”
在日本與華人黑幫人物多有來往的李小牧也對媒體澄清,殺山口組首領的事根本不存在。實際情況是,中國“東北幫”頭目與日本“住吉會”頭目發生口角,在咖啡館談判時,中國黑幫打死日方一人,重傷一人。但后來日本黑幫展開報復,讓東北幫頭目的司機暴尸街頭。
事實上,中國黑幫的兇殘更多地表現在“內斗”上。2010年,英國曼徹斯特的“潮汕幫”和“福清幫”在街頭火拼,20人參與,六人受傷。類似的沖突在瑞士、澳大利亞等地也都發生過,甚至引發當地人游行,抗議華人街頭暴力擾亂地方秩序。
而在巴西、阿根廷等南美洲國家,華人黑幫已經徹底淪落到靠敲詐勒索同胞為生。央視2013年年底曾追蹤報道清剿阿根廷華人黑幫的多國聯合行動,這些幫派分子向開超市和餐館的華人收取“保護費”,不交錢則行兇殺人。僅在阿根廷,2011年就有十多位華人遇害,僑界人人自危。
“華人黑幫肆虐”有時只是排外的副產品
表面上看,劣跡斑斑的海外華人幫派已成為各國政府的心頭之患。
早在1993年,美國警方就開始全面打擊華人幫派,嚴厲整頓“堂口”。事件起因是“金色冒險號”漁船載著286名華人偷渡客到達紐約附近海域,由于接頭人死于華人黑幫仇殺,導致無人接應,偷渡客自行游泳上岸,導致十人溺亡。此后,美國的華人黑幫活動逐漸轉入低潮。
2010年,意大利開展了史上規模最大的打擊華人黑幫行動,最終在八個大區內逮捕了17名華人,涉案金額達27億歐元。此后,意大利一些地方甚至不允許成立唐人街,給出的解釋是“只要中國人聚在一起,就會有黑幫的存在”。
媒體也在為這種恐慌推波助瀾。
德國《時代周報》稱,“中國黑手黨網絡正在覆蓋整個德國”,“歐洲通訊社”則宣布“歐洲有25萬華人黑幫成員”;在法國,幾乎每年都會出版類似《中國黑手黨在歐洲》之類的書籍,聲稱“華人黑手黨以及中國間諜機構已經滲透進歐洲社會”。
但許多在海外生活的華人認為,他們正在承受莫須有的污名。
柏林一家貿易公司的華人老板曾經對中國媒體表示,自己在歐洲多地做過餐飲、旅游等行業,從來沒有經歷過被強迫交保護費的事,但每次歐洲只要發生涉及亞裔的案件,當地官員或媒體都會宣稱是“華人黑幫”干的。
2007年,德國不來梅附近一家中餐館發生七人遇害的血案,震動歐洲。七名死者中沒有中國人,兇手最后被查出是越南裔,但在警方未查明之前,德國媒體就大肆渲染“中國黑幫肆虐歐洲”。
而對于澳大利亞媒體發表的華人黑幫威脅大洋州諸國安全的新聞,中國駐巴布亞新幾內亞使館曾公開表示,對于華人從事犯罪活動,不排除是一些媒體在夸大其詞、故意渲染。
近年來,許多海外華人也開始自省。一名法國老華僑意識到,華人商戶不重視當地傳統,休息日也開門,經營中不遵守稅法、勞工法等方面的規定;很少與當地人溝通卻喜歡“炫富”,隨地吐痰、高聲喧嘩等習慣更易引起反感。這些問題很多都是百年前移居海外的華人所面對過的,這種邊緣化的處境讓他們不得不團結起來,合作互助,而今天,這些“互助會”式的組織反而為外人“抹黑”留下了口實。
所幸,新一批中國移民帶來了新的思維方式,他們正以和祖輩完全不同的方式組織起來,維護自己的權益。2012年,西班牙馬德里,數百家華人商戶同時拉下門前的鐵簾,以聯合罷市的方式抗議《國家報》將華人稱為“黑幫”。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華人黑幫
上一篇:北美山核桃木詳細介紹... 下一篇:【納帕系列六】:Realm酒莊的傳奇...